高爾夫球鞋的鞋釘是怎么來的
發表日期:2019-04-08 16:36:09 分享到:
合方圓高爾夫帶你深入淺出敲開高爾夫的大門,從起源開始細說高爾夫本質的魅力。從這一刻起你也可以是一個懂高爾夫的人。每周四晚20:00就在這里,開啟你對高爾夫認知的另一個境界。原來“這就是高爾夫”。
高爾夫球鞋
今天我們就來探討研究高爾夫球鞋。高爾夫球鞋是如何逐步演變至今的呢?
雖然高爾夫球鞋的誕生不能確切到某一具體的日期,但它們已經存在了至少150年。最早的高爾夫球鞋可以追溯于1857年蘇格蘭出版的《高爾夫球員手冊》。手冊中,建議初學高爾夫球的選手穿上“粘上小釘子或小樹枝”的鞋子,以便在高爾夫球場上獲得適當的抓地力。雖然這種方法在理論上是可行的,但是這種鞋對于運動員十分危險,因為釘子有時會刺穿鞋的底部而傷害高爾夫球手。(踩不到人,踩傷花花草草也不好)
1891年,第一雙具有單獨螺旋釘的高爾夫球鞋問世了。雖然相較于本世紀早期的釘子鞋,這是一個重大的改進,但是這種鞋子會破壞果嶺。因此它的命運注定是多舛的。眾多高爾夫俱樂部老板心想讓這貨踩兩次果嶺,那還不和爛泥灘似的,所以大家達成一致意見,拒絕使用這種球鞋。
20世紀初,站在風口的斯伯丁及時抓住市場商機,在1906年推出了“馬鞍牛津”鞋,其特征是在鞋帶的周圍有一塊額外的鞍形皮革。牛津鞋在高爾夫領域甚至當時的主流文化中迅速火爆。此后,牛津鞋已經成為經典高爾夫球鞋的象征,并且至今仍然經典。
馬鞍牛津鞋
20世紀80年代,隨著跑鞋和其他運動鞋開始發展,勤勞的勞動人民發現了高爾夫球鞋從僵硬轉向靈活的方法。高爾夫鞋類品牌也開始更多地關注足部支撐和緩沖,使用新材料使鞋子更舒適,更適合整體性的穿著。
20世紀90年代,塑料鞋釘問世后終于結束了金屬釘給果嶺和俱樂部帶來的噩夢。除了對場地造成的傷害更小,非金屬鞋釘比金屬鞋釘更加舒適。很快塑料鞋釘迅速得到推廣應用,現在金屬釘已經成為了歷史。
1996年,耐克簽約了尚未展露頭腳的伍茲,隨后發布了第一款伍茲冠名高爾夫鞋。這款鞋當時沒有在零售業和創新領域取得巨大成功,但它是一個預示未來趨勢的信號。
伍茲的名人地位推動了耐克參與高爾夫的方式,這也與耐克在籃球方面的成功相同。從這款簽名球鞋出發,配合巨星伍茲的全球影響力和不斷推出創新產品,借鑒跑鞋鞋底和足球夾板鞋面技術,伍茲系列已經走了很長的路。市場也初步打開,一個以性能為重點的高爾夫球鞋新時代誕生了。
伍茲第一款簽名球鞋
2010年,在弗雷德·卡波斯(Fred Couples)的幫助下開啟了一個新的趨勢:無尖刺鞋釘的高爾夫球鞋。2010年大師賽的首輪比賽中,穿著一雙無尖刺鞋釘的球鞋,并帶有一個凹陷的橡膠外底。從那時起,無尖刺的鞋逐漸引入高爾夫球鞋市場。
2010年大師賽首輪卡波斯穿著無尖刺的高爾夫球鞋
從最初的“粘上小釘子或小樹枝”的球鞋,到今天性能顏值雙高的鞋,高爾夫球鞋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革,技術已經極大地改變了性能鞋類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