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參與高爾夫球運動的人約300萬人,其中,業余運動員約3000余人,職業運動員約400余人。在過去兩年中,參與者、職業、業余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和經理人、球童等專業人員以40—50%的速度猛增。
此外,促進高爾夫球運動衍生而來的產鏈業逐步行成,包括高爾夫媒體、教育、賽事、活動,高爾夫博覽業,高爾夫球具、用品,以及與高爾夫運動相關的設備和制造業等。全球近80%的中、低端球具、球包、球服、球等高爾夫用品的產地在中國。經過不斷發展,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高爾夫出口國,2014年出口高爾夫球棍3056.98萬棍,高爾夫球2.18億個,高爾夫機械1.26萬噸,出口總額達到19.10億美元。預計2020年,我國高爾夫市場出口額會超26億美元。
中國的男子高爾夫相繼被梁文沖、吳阿順以及李昊桐等中青代球員所統治?,F年38歲的梁文沖是內地唯一進入過世界排名前100的球員。他從中山溫泉球會走出,成長速度驚人,尤以2008年英國公開賽的晉級,成為內地首位在大滿貫賽事中晉級的選手。作為男子高爾夫國奧隊隊長,他在中高協男子職業的積分和排名依舊最高。剛剛步入而立之年的吳阿順近年上升趨勢明顯。至今,他獲得過兩個歐巡賽冠軍、兩個日巡賽冠軍以及三個國內賽事冠軍。更令人欣喜的是,如今三足鼎立的另一人李昊桐剛滿20歲,憑借著今年5月在沃爾沃中國公開賽上的奪冠,他成為內地第四個贏得歐巡賽的中國選手,刷新了中國公開賽的冠軍年齡。

進入千禧年之后,來自廣州的馮珊珊進入人們的視野。早在10歲時,她就加入了廣東高協組建高爾夫青少年隊開始學球,并在一年后于全國青少年業余錦標賽13歲以下組榮獲亞軍。2003年,馮珊珊開始參加國內賽事,期間還以國家青少年冠軍的身份參加了業巡賽皇后杯并獲得青少年冠軍。一年后,年僅15歲的她入選了國家女子高爾夫隊,轟動一時。此后的馮珊珊一發不可收拾,2007年,成為內地首位獲得LPGA巡回賽全卡的球員;2011年,以三輪-14桿的總成績,贏得日巡賽冠軍;2012年,勇奪首屆世界女子高爾夫錦標賽冠軍;同年,以282桿(低于標準桿6桿)的成績首奪LPGA大滿貫冠軍,再度創造了歷史。隨后的幾年中,馮珊珊像是一個冠軍收集者,不斷延續著屬于自己的時代。
值得深思的是,馮珊珊的成功給予了中國高爾夫一種全新的視野。有人說,以往有天賦的中國球員不在少數,只是他們沒有機會接受更多國際訓練,錯過了最好的上升時機和發展機會。而馮珊珊早早地進入高爾夫培訓體系,并在國內遇到瓶頸后,有幸前往美國發展。早年間所擁有的這些條件,其本質是職業高爾夫球的年輕化趨勢。試想一名球手在初次接觸時,就能享有最職業化的高爾夫,那么在其職業生涯中勢必會避免許多彎路。
2009年,對于高爾夫球手們而言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在丹麥舉行的國際奧委會全會上確定,高爾夫將時隔110年后重返五環賽場。而這對于中國的高爾夫球手們而言,更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遇。雖說,中國的高球運動在短短的30余載春秋里發展迅猛,但是在公眾層面的普及依舊乏善可陳。或許,一塊奧運獎牌將會喚起民眾對于這項運動的熱情。
馮珊珊曾說:“希望更多中國選手可以去國外參加比賽。特別是美巡賽,我已經孤單了6年。”這份遺憾中,隱喻著目前中國高爾夫普及化的不足。中國的高球前景無限,中國的民眾也需要高爾夫球帶來的自然與快樂。我們真心希望,馮珊珊們能在奧運會上表現優異,繼而帶動起整個中國高爾夫運動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