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練習揮桿的目的就是追求能夠打的更遠和更準,但是如何打遠、打準就需要我們去剖析高爾夫的揮桿原理是什么?
只有搞清楚什么是揮桿原理,才能讓練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實揮桿原理說起來也簡單,就是力量的來源是什么和如何實現揮桿可重復性。
力的產生
想要打出足夠遠的距離就需要產生更多的揮桿力量,而力量主要來源于身體的轉動和地面的反作用力。
有些初學者會錯誤的使用手臂的力量揮桿,不懂得開發身體力量,這是人的本能。如果想要讓球打的更遠,就要充分發揮身體的優勢。
理論上來說,身體的旋轉速度越快,桿頭速度就會越快。但想要讓下桿時加快身體的轉動,就需要在上桿時形成足夠的扭矩。
扭矩的形成來自于上半身和下半身的對抗,這種對抗越多,扭矩就越大,下桿爆發的力量自然就會越多。
在下半身盡量穩定的情況下,充分的轉肩上桿,要感覺到身體被擰緊。如果轉肩幅度太小,或者下半身沒有對抗,扭矩就會消失。
另外一方面,如果能夠巧妙的借用地面的反作用力也是能夠產生更多力量的。
不論是上桿還是下桿,雙腿都要十分有力,并且雙腳要牢牢的踩向地面。當雙腳用力的向下踩的時候,地面的反作用力就會逐漸的向上傳遞,最后形成桿頭速度。
如果雙腿虛浮,就會扼殺掉很大一部分力量。
揮桿可重復性
只有揮桿的可重復性高了以后,我們才能基本上實現擊球穩定。但要做到揮桿的可重復性,我們就要明白哪些身體部位更好控制,而哪些又不好控制。
如果過多的使用手臂去主導揮桿,那就很難控制揮桿的穩定。因為手臂太靈活了,沒有辦法保證每次都在相同的揮桿軌跡和揮桿幅度。
但是如果使用身體主導揮桿,相對來說就較為容易控制揮桿了。在中軸穩定的前提下,讓肩膀圍繞著中軸轉動,進而帶動手臂,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讓身體每次都做出同樣的動作。
總的來說,就是減少不可控制因素,例如手臂、身體橫移等等。多讓身體參與進揮桿,并把身體的動作控制在一定范圍內。
如果你能明白這兩點,相信一會少走彎路,提高練習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