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夫球的飛行定律其實很簡單:桿頭軌跡和桿面角度影響球的飛行方向,桿面觸球點、桿頭速度和桿面擊球角度影響擊球的距離。
而桿頭速度無疑是對擊球距離影響最大的那一個因素,如何提升桿頭速度也成為了業余球友的一塊心病。
不論你的揮桿動作有多完美,創造了多少揮桿力量,但如果最終不能合理地轉化為桿頭速度,那也只是在做無用功。
當上桿完成了蓄力的過程,那么下桿的目的之一就是把揮桿力量通過身體、手臂傳遞到桿頭,從而作用給球。
所以,一個合理地力量傳遞順序才是提升桿頭速度的關鍵因素之一。
而一個力量傳遞順序應該是自下而上的,因為大部分揮桿力量都來自于下盤。同時,一個正確地下桿也是從下半身開始的。
所以,上桿至頂點開始下桿時,首先要做的就是通過左腿和左膝向外回旋作為啟動點,帶動髖部的回轉,把身體重心轉移至左腿。
然后,在髖部回轉的帶動下,上半身也隨之轉動,繼而帶動手臂向下的揮動。
最后,通過手腕適當地延遲釋放,將揮桿力量有效地傳遞到桿頭,轉化為桿頭速度。
雙腳—髖部—軀干—手臂—球桿,這才是符合運動力學順序的力量傳遞方式,也是正確地發力順序。
不論你的揮桿動作如何,都應該遵循這樣的順序,而這也是職業球員們的共同點。
假如你的下桿是從上半身開始,也就是說是通過上半身的轉動作為啟動點,暫且不說這樣的做法對揮桿軌跡和平面的影響,但它一定會讓你的桿頭速度大打折扣。
因為力量來源于下盤,當不能把雙腳作為啟動時,就失去了地面反作用力這一大力量源泉。只有雙腿有力,并豎直向下施力,才能使上半身獲得更多地力量。
而且普遍來說,業余球友還存在著一個問題:揮桿過程中手臂過于僵硬。
手臂過于僵硬會限制力量的有效傳遞,無法使更多地揮桿力量通過手臂傳遞給桿頭,影響桿頭速度。
想象一下,如果你投擲某個東西時,如果想把東西扔的更遠,是應該保持手臂僵硬還是放松呢?
很簡單的一個道理,相信很多人也都會做出正確地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