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對一個運動項目不了解時,就不要在人面前輕易發表看法;當你對一個運動項目一知半解時,就很容易陷入自己誤以為對的陷阱之中。
一些人看過高爾夫,卻對高爾夫了解得不多;一些人愛看高爾夫,卻因為一些誤解,對打球避而遠之;還有一些人剛剛高爾夫入門,同樣存在很多誤解。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消除這些誤解。
1.打高爾夫的都是“土豪”
國內很多人對高爾夫有一種天然的陌生感,覺得可望而不可即,認為它是專屬于“土豪的”運動。其實不然,全民健身的時代,高爾夫正在成為全世界的流行運動。
和數年前只限制會員、打一場球超過3000元的費用相比,如今不是會員也可以下場,場地費很親民,500-1000元就可以暢享4個多小時的高球體驗。對于初學者而言,打高爾夫球練習場的費用和打羽毛球沒差多少,不足百元就可以體驗一把打高爾夫的感覺。
2.高爾夫=裝逼利器
對于有些人來說,只要他們所不能理解的事情、尚未嘗試過的事情,他們就認為是偽善和裝逼的,美好的事物反而變成不正義的存在。
我享受高球所帶來的激情、挑戰與樂趣,愛打高爾夫完全是出自內心的喜愛,與其它無關。
3.高爾夫=腐敗
全國政協委員涂輝龍在小組會上發言
高爾夫本是一項高雅的運動,卻在中國發展的30年里從未停止過爭議,甚至被妖魔化。
“一提到高爾夫球就說腐敗,這沒道理。打高爾夫球與腐不腐敗沒有關系。很多人愿意自己掏錢打球,這是一項健康的運動。”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涂輝龍為高爾夫正名。
4.不就是一根棍子打球嗎?有什么難的?
高爾夫在運動難度排行榜中,僅次于棒球中的擊球、F1賽車和撐桿跳,名列全球第四,它的難度只有打過的才知道。
高爾夫深藏哲理和智慧,處理每個球,都需要開動腦筋,在拼體力的同時,更拼腦力。為了打出完美的一桿,需要在每個細節都做到位,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人絕對無法成為這項運動的主宰者。
5.打個球還不讓穿牛仔褲,講究真多!
專業的場地需要專業的裝備去配合,要進入球場,就必須符合著裝規定(穿POLO衫、高爾夫球鞋,不能穿牛仔褲,上衣必須塞到褲子里等等),這是基本的禮儀,也是對他人的尊重。
6.運動量小,只有老年人才打高爾夫
因為運動量和身體對抗的激烈程度相對較低,高爾夫相比其他項目,總是被扣上“老年運動”的帽子。
其實不然,高爾夫是一項一生的運動,與年齡無關,可以從小打到老。
7.大力出奇跡
這是許多初學者常會犯的錯誤,想擊出遠距力量最重要, 所以每個球都卯足了勁打。No,No, No!!!發力太猛往往會導致失去對球的控制,距離的提高需要的是協調和放松,而不是盲目用力。
8.這個家伙的動作好丑啊,為什么還是單差點
相信大家都看過這樣一句話,“錯誤的動作加錯誤的動作不見得能打出壞球,正確的動作加錯誤的動作也不見得能打出好球”。
其實,在高爾夫的世界,沒有絕對的“標準”,揮桿沒有好壞之分只要大方向沒有問題、符合力學原理就是一個好的揮桿。不管你是黑貓還是白貓,能贏球就是好貓!
9.熱身就是浪費時間
很多球友都沒有熱身的概念,所以在打球時會直接跳過這一環節。然而高爾夫這項運動對關節的活動度和肌肉的柔韌性要求非常高,如果在肌肉僵硬或關節活動不開的情況下上場狀態會大打折扣,導致差的成績、還會有受傷的風險。